2011年5月2日 星期一

呂其正的三條目





日治時期深坑一帶鳥瞰圖,可以注意到,此時的行政區劃已經從縣廳制改為街庄制。深坑庄役所已不在今天的深坑老街上,深坑分室(文後會提及)已經出現。



《深坑廳舍》 
  「深坑廳」是日治時代的行政劃分,曾經管轄包括今天的深坑、景美、坪林等地,幅員廣大。也反映了1901年前後,深坑仍然為上述三處政經中心的繁盛情境。今天可供回憶這段歷史的見證,最好的地方,就是藏在深坑老街大樹旁巷弄的深坑警分駐所,分駐所為二次戰後所改設,其位置就是當年的深坑廳舍。


  從內部來看目前,分駐所大門入口處,地板下方藏有一口百年以上的古井,目前已封閉,待日後修繕開放後,又是一處能反映歷史的重要所在。從外觀看,目前分駐所四周被水泥建物所遮蔽,難以一眼清楚從視覺上看見該建物的特色。待後方停車場改建為新大樓與廣場後,深坑分駐所也許將能成為另一處老街入口的重要端景。若能將分駐所的屋頂、入口按老照片善加修復,不僅將能反映上述深坑廳的重要歷史意義,也能夠讓遊客體悟到日治時期,官方歐化紅磚的建築特色,與三峽老街一般民眾的老街特色有何不同。特別是屋頂的西式衍架(trass)和入口處的雨庇和托架。








深坑分駐所(深坑廳舍)在老街上並不起眼,要進到該小巷之中才會注意到。




分駐所牆面的磚頭,可發現這些磚頭規格一致,接和緊密,品質與做工皆屬上等。反映了官署建築的高品質。



目前只能從巷弄側面看到廳舍的西南側山牆,可發現原本的文化瓦屋頂已經被鐵皮取代掉。




深坑分駐所前方的停車場與分駐所本身。目前並不是遊客會刻意探訪之處。



  值得注意的是,從已知的文獻資料來看,深坑廳在1909年後即廢止,日後該行政劃分依序為變深坑支廳和深坑庄。但從日治時期的鳥瞰圖可知,行政機構深坑庄役場已經不再設置於深坑老街上。那麼,從1909年後到戰後1945年之間,這棟紅磚建物究竟扮演甚麼功用?1924年的警察課深坑分室是否進駐該建物?若此推測為真,那麼,我們又可以說該建物反映了日治時代警政合一往警政系統分離的這個重要政治變革,更與光復後深坑警分駐所的歷史接替緊密接合在一起。值得我們繼續挖掘建物背後的意義。




台灣日日新報,1929年(詳細日期待確認)。文中可見:「分室在舊廳衙故址...」。




《深坑農會》
  在大樹老街入口的相對另一端,也就是從公園進入老街的彼頭,高大的市公所大樓旁一處灰白色系的建築吸引了我的目光。這是一棟立面相當搶眼的二層樓建築,目前為深坑農會所在。



露天拍賣上目前拍賣中的深坑信用組合相關文物。上面記載:「出資者黃許式...」,或與當地的黃氏宗族有密切相關。




今日的深坑農會(照片取自農會官方網站)。



  相關的歷史地方誌等文獻上,都記載著今天的深坑農會前身為1919年成立的深坑信用組合。這很容易讓人誤以為,現存的該棟建物與信用組合同於1919年出現。然而,當天的深坑老街導覽活動中,導覽老師以及德興居的老闆向我告知,1926年興建的德興居曾為信用組合辦公所在,待日後才遷移到今天的農會位置。因此,這棟建物最晚也是在1920年代末期所興建。




深坑農民節舉辦時所設置,位置即在今天的深坑農會前,相片清晰呈現當時的建築細節。其中入口處上方窗櫺方格仍與今日一致,實屬難得。(圖片轉拍於深坑鄉志)。





  年代的推敲也的確反映出該棟建物的立面特色,該棟建物與充滿紅磚風情的深坑老街街屋截然不同。立面以灰白色系的洗石子(待查)作為基調;立面裝飾上,相對過往流行的巴洛克風格來說,顯得方正、簡潔。但卻也不失精緻巧思之處,如一樓的拱形開窗與二樓的直立上下推拉窗恰為對比。入口處,簡潔的長方形雨庇也與深坑分駐所相同,有著拖架等古典元素作為裝飾。立面二樓之處,由方形幾何圖案所構成。山牆處呈現階梯形狀,最終集中於建物的中央對稱軸線上,成為建物最高之點。階梯下方有開兩處小正方形,遠遠看來讓我覺得就像眼睛一般,讓這棟建物生動且嚴肅起來。




  整體來說,我覺得該建物屬於早期的現代主義風格,且仍有古典的元素藏於其中。且建物顏色、裝飾、窗戶等皆保留完整。與油畫下所記錄的建物原貌相去不遠,不僅如此,今日的農會其功用仍與當年設立之處有密切的接續關係。實在值得加以指定、修復,並善加規畫讓深坑人與遊客藉由原建物瞭解深坑的經濟發展史。再者,農會前方也可參考老照片、油畫等加以修復、改良,讓整體環境更加優良,而不只是個繁忙馬路上的辦公之處。



油畫中的深坑農會舊貌,可見到農會前方綠影叢叢,椰子樹與建物相互襯映。




《黃氏宗族與深坑政經的密切關係》



  (很抱歉我想不出第三個特色條目XD,所以藉著我多打的一些文字湊一下如果大家有覺得不妥的歡迎大家告知我再努力想新的條目)








深坑一帶重要的家族─黃祖濤故居,建於1926年。



  導覽之時,在豆腐冰淇淋店家所在──德興居──我從牆面上的一些介紹了解到黃式宗族與深坑之間的密切關係。該關係已有《黃氏宗族在深坑地區的墾拓歷程及其古厝之研究》做出詳細的研究。不過,該關係除了文書資料外,就只有德興居此一空間場域能讓我了解黃氏宗族之於深坑的重要性。



  在回溯深坑農會以及深坑分駐所的歷史之時,我在資料中發現到更多黃氏宗族,特別是黃重殊派系在當中扮演的腳色。從黃重殊開始,黃家就開始以深坑河道上的茶葉經營,而在清末的深坑一帶人士中成為政治、經濟上的要角。其兒子黃祖濤在日治初期,因為與日人合作密切,也讓黃家持續地維持過往的要角地位。除了持續掌握深坑河道航運的茶葉之外,更成為1901年設立的深坑廳的參事,也曾經得到日本政府刻意授予地方要角彰顯其榮耀的勳章。黃祖濤為黃德隆的叔父,黃德隆即為德興居的屋主。1919年時,他在深坑信用組合成立之時擔任信用組合監事。1926年,建造德興居,並在1927年成為深坑信用組合長。



  由以上整理我們可以看到黃氏宗族,特別是黃重殊派系之於深坑的特殊關係。黃家歷經政權交替依然身為深坑要角,其在戰後仍為地方重要人士。德興居、深坑廳舊址之於黃祖濤;深坑信用組合舊址之於黃德隆。從這些建物中,我們也許可以營造出更多文化的空間場域,將這些場域包裝起來成為依散步主題,讓人在漫遊之餘,能在這些空間下理解到此宗族在深坑歷史上的事蹟,讓物質與空間的深坑能具體展現更多「人」的活動與回憶。

3 則留言:

  1. 阿~~為什麼格式都那麼難調又會跑掉~~

    回覆刪除
  2. 照片字體大小和本文字體大小我怎麼調都無法正確Q口Q
    真抱歉

    回覆刪除
  3. 原來插入圖片的同時把文字放入就可以有圖文合一的效果了。
    我之後會補上資料來源後會一道修改完整把格式調好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