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8日 星期一

嘿,各位這是古蹟保存深坑組網誌

所喜愛的三個條目。以及將照片上傳至此部落格。
我們將由專人為您整合以及提供必要的服務。
另外,為此部落格的建置進度大幅落後,深感抱歉。
由於我們旗下的工作專員被人挖角,因此現在是由臨時工為您服務,希望不要影響到您,對於本組工作人員的信任,感謝!

3 則留言:

  1. 磚頭
    TR磚到處可見,特別是在老房子的牆面,還有地板上的新鋪面,由磚頭可見的老故事,更說明了處處皆是歷史,只待有心人發覺。TR磚原是台灣煉化株式會社的Taiwan Renga(煉化)的英文縮寫,由此磚便能說明深坑在日據時期經歷市區改正的一段歷史。從外觀來看,TR磚大都是陰刻TR兩字,字樣菱形紋路外圍則加上網狀紋,這是利於水泥固結的作法。而些這些TR磚和舊的石灰工法,一起出現在清代形式二層高的亭仔腳,使人從外觀、工法、材料上,立即能辨認出老房子經歷不同歲月刻痕的精采故事。

    回覆刪除
  2. 1騎樓
    深坑老街的騎樓有許多拱門廊,它們本來是傳統亭仔腳的原素,提供雨天行人可行走的空間。但由於做生意的店家希望能有更大的店面以便銷售物品,因此騎樓整個被佔來作為私人商業用途是很常見的。我本來認為此現象在深坑老街前段整修完畢後會有些不同,但做生意的店家依然將店面擋住了門洞,行人在下雨天應該還是無法使用騎樓,因此騎樓作為一個橫向流動空間的功能就消失了。
    反倒是現在因二期工程整修,騎樓一定得空出來給行人通過,我這才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拱門廊下進出穿越的身體空間感受,也更感覺到亭仔腳的層次和變化。特別是深坑老街的騎樓多為清代時期的工法,騎樓挑高到二樓,這樣的現象也可在艋舺剝皮寮見到,可說是較為忠實體現先民經營店面的空間的模式。

    回覆刪除
  3. linken
    廟宇
    集順宮是景美集應廟分靈來深坑的,成為老街上最大的廟宇,也是唯一較大的開放空間。目前作為王水成餐廳的一部份,廟的正對面隔層的空間相當有趣,視覺感受是一樓地下化了,但二樓又不夠高,原來因為二樓是個戲台,特定節慶時要演戲給神明看。而集順宮坐西朝東的方位蠻特別的,從形式上來看,等於也跟深坑街是平行的,我認為是對應到戲台,因為老街太窄,人員物資隨時要流動,又加上緊鄰河川,實在沒有空間作為和街道主軸線垂直的廟埕空間了,所以廟好像才轉個彎似得坐西朝東。這一帶的土地,有很大一部份地權是天上聖母也就是媽祖的,也有很大一部份是山西夫子,也就是關公的,但其實深坑是沒有媽祖廟的。而今年底(2011年)若不將祭祀公業、神明會等傳統組織財團法人化,政府就會托管其名下的土地、資產,所以傳統信仰組織的轉型看來也勢在必行了。

    回覆刪除